
在吳哥飯店享用
豐富早餐後,我們立即出發至吳哥窟最有名的
景點大吳哥城,去看吳哥的微笑。

大部分的遊客都會由南門進入「Angkor Thom」大吳哥皇城。

在進入南門前,我們經過了一座橋,橋身兩側分別矗立著27尊抱著巨蛇的石神像,上演著長期互戰的阿修羅與天神為了要取得長生不老之甘露,願意先休戰,一起同心協力將乳海攪動的過程。 儘管這些石雕的頭及身軀因為高棉長期身處在戰爭的因素而被損害或偷竊走私,但史詩的壯麗的情節依舊不減。 天神與阿修羅一起拉著巨蟒吃力的攪拌著大海,象徵著兩種收與放的力量同時進行,而在其間找到平衡,而股平衡的力量將帶領著我們進入了佛的世界,也就是百因廟。 吳哥南門的慈悲微笑引領著我們進入祂的和平世界。

由南城門進入百因廟 (Bayon)。在這裡我們看到了吳哥王朝的 Jayavarman 七世國王為了獻給佛所建造的大吳哥微笑。廟裡矗立著49尊微笑的臉,也就是著名的:吳歌的微笑,Angkor Smile。有的人說這個笑臉屬於印度教神Brahma,有些人說這是菩薩的臉,更有人說,這是Jayavarman 七世國王的面容。

百因廟共計有49座,象徵著釋迦摩尼佛在世時所講解的49本經書。最高最大的一座位於中間,其餘的48座(比較矮)像眾星拱月搬的圍繞在旁。每一個塔頂的四個面向都刻著莊嚴慈悲的的笑容。

整體的建築浩大磅礡,像是一座手工雕刻出來的山。古時候的吳哥並沒有機械吊重升降機,也沒有電腦繪圖,他們用大象將千萬噸的石頭從60里外的荔枝山搬運下來,再讓人描繪與石匠們鑿刻。那時的人是如何將每一個微笑面容雕刻的完全一
致、絲毫不差呢?而且數千隻大象在每天往返皇城與荔枝山的路途上一定會出恭數萬次,這麼多的分便會造成交通的不便嗎?那麼當時的人們是如何克服這個黃金糞便的問題呢?

在百因廟內,儘管各國遊客眾多,耳朵內不時的塞滿來自柬埔寨導遊們對外籍遊客們以不同語言的流利解說,但我仍然感受到一種吳哥窟特有的寧靜。我常聽說有些人初次面對巨大神像的慈悲凝視會心慌。我記得兩年前初次去美國的一所靜心中心禪修時也有這種感覺。那種靜悄悄的環境讓腦海裡不曾停止的轟趴突然變得更清楚大聲。好比像是一群人在錢櫃ktv裡唱歌,吵鬧的環境讓人們必須得互相嘶吼才能夠讓對方聽到聲音,如果這時唱歌的人突然切歌,
空氣中瞬間凝聚的靜默會讓剛才在嘶吼的人感到尷尬。來到百恩廟大概就是這種感覺。霎那間,我看到我在想什麼了。

人類是模仿的動物。我暗自對著鏡子模擬能夠給出這種微笑的心情。
第一次見到吳哥窟的微笑覺得神秘。
第二次在看到,覺得慈悲。
慈悲是愛的最高境界。
在祂們的凝視、微笑、不語包圍下,我得到的是接受、放下、平靜的心。
有些時候不語反而能說更多。
離開了百因廟,我們朝向下一個目標「大象台」前進。
大象台是古代國王的閱禮台。寬大的平台讓在這裡我們可以想像國王閱兵觀象時期海飄揚、文武百官同在的榮耀壯景。
面對大象台的是12生肖監牢。古代審判的方式是將犯人關進他們的生肖監牢內,幽禁三日。三日後再審時,會將犯人的手指放進蛇洞內。若沒有被蛇咬代表此人事清白無罪的。那時候的人與天和地的關係非常的密切,生活總是與神性形影不離。這些安靜的千年石雕輕輕的告訴我們莫忘生命純粹本質。
